由中國大洋協會組織實施的蛟龍?zhí)?013年試驗性應用航次(大洋31航次),自2013年6月5日從青島起航以來,先后前往中國南海、中國大洋協會東北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qū)和西北太平洋富鈷結殼勘探礦區(qū)開展下潛作業(yè),中途??坎{佩港補給。9月19日,其支持船舶“向陽紅09”船順利返抵江蘇江陰蘇南國際碼頭,航次歷時113天。
據了解,航次期間,蛟龍?zhí)柟矆?zhí)行21次下潛任務,搭乘科學家14人次,共計10位科學家,其中包括同濟大學和國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的兩名女科學家。在總體海況較為惡劣的不利因素下,全體隊員,兢兢業(yè)業(yè)、努力拼搏,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取得大量地質、生物樣品以及高清視像資料,獲取了大量而精細的海底地形資料,充分發(fā)揮了蛟龍?zhí)柕纳詈W鳂I(yè)能力和優(yōu)勢,同時完成了11次CTD采水、8次浮游生物拖網、4次多管地質取樣和3次箱式取樣等常規(guī)調查作業(yè)。
據悉,“向陽紅09”船將于9月24日返回青島。蛟龍?zhí)?013年試驗性應用航次的順利完成,成功邁出了蛟龍?zhí)栟D入應用階段的第一步,充分證明了現場指揮部和臨時黨委的組織協調能力和深潛團隊的任務執(zhí)行能力,驗證了蛟龍?zhí)杻?yōu)越、穩(wěn)定的性能,展現了蛟龍?zhí)栐诤5篆h(huán)境評價科學探測方面的應用遠景。然而,著眼未來,中國載人深潛事業(yè)的發(fā)展任重道遠,蛟龍?zhí)栞d人潛水器由試驗性應用最終走向業(yè)務運行需要載人深潛團隊的不斷發(fā)展和壯大以及多個大洋航次的歷練方能實現,期間仍需國家科學計劃和其他相關計劃的共同支持。